top of page

2021/09/28 - 食藥署「跨界智慧醫材技術交流講座」心得(下半場-智慧醫療)

已更新:2021年10月6日

  

  由食品藥物管理署主辦的此次智慧醫療討論型講座,下半場主要將焦點放在後疫時代高齡化所帶來的遠端智慧醫療及照護問題。台灣的確是目前全球高齡化、人口進入負成長的國家之一,預計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2070年死亡數更將是2020年的1.8倍、老年人口占比增加至27.4%。

  要做出便利長輩的整合服務,除了著墨在醫療院所的門診及病房,也要以舉辦相關活動及日照中心的型態延伸深入社區,佐以貼近人性的智慧科技、大數據分析、AI技術,分析長輩的個人化數據,不足家庭照護資源不足之處,使服務面向銜接完整。

  但要形成完善的智慧醫療體系,除了需要醫師等醫界專業學者的意見,也需要借重資訊工程領域的長才。成功大學目前正計畫成立一所導入AI的智慧長照專門醫院,集合醫學院跟資工所學者,除了自動化各項手續、遠端追蹤監測患者狀況,更追求提倡統一資料格式,以利未來讓國際各單位交流資訊,用在醫療學術研究上。

  同樣與台灣在醫療領域積極應用智慧科技的亞洲國家,新加坡便是之一,而在其國內正在試行的智慧醫療計畫當中,就包含Google為了顯示發展健康醫療的決心,於今年初斥資21億美金收購的智慧穿戴品牌Fitbit。Google結合Fitbit的硬體技術,加上自身整合數據的能力,根據Google統計,實驗下來至今已減少21%的照護管理成本、3倍的照護疏失發生、8.5%的術後住院時間。其中因腎臟相關疾病而有長照需求患者,由於應用了上述的遠端監控服務,新加坡全國減少了共324,000美金的照護成本。而該國也養成了國內照護專業人士達64%的比例使用遠端智慧監控。

  現今台灣引以為傲的健保,除了就大眾所知的諸多高性價比、高效率的便民項目,更是全球第一個應用大數據的健保。但台灣當局除了將預算放在健保以外,若要認真發展智慧醫療,更要思考發展所需的高昂成本。如何結合醫學專業治療、相關產業量能及台灣健保優點,打造具前瞻性的醫療資訊系統,著實是政府的一大課題及責任。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力發展處、2014 HSBC Explorer Survey、工研院產科國發所、聯合新聞網全球財經)

39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